摘要:12月30日,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的上午全面實現“村村通寬帶”新聞發布會上,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:截至2021年11月底,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“村村通寬帶”,打通了廣大農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“信息大動脈”,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網絡支撐。
12月30日,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的上午全面實現“村村通寬帶”新聞發布會上,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:截至2021年11月底,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“村村通寬帶”,打通了廣大農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“信息大動脈”,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網絡支撐。
“十三五”初期,我國尚有約5萬個行政村未通寬帶,其中包括大量建檔立卡貧困村,還有15萬個行政村寬帶接入能力不足4Mbps,城鄉存在明顯“數字鴻溝”。2015年10月經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后,建立了“中央資金引導、地方協調支持、企業主體推進”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,開啟了農村通信網絡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。
“用得上”:先后部署七批電信普遍服務建設任務,從支持光纖通達轉向4G網絡建設,從支持行政村向邊疆、海島拓展。累計支持全國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和6萬個農村4G基站建設,其中三分之一的任務部署在貧困地區,推動行政村、貧困村、“三區三州”深度貧困地區通寬帶比例分別從不足70%、62%、26%全部提升到100%,農村光纖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ps,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。
“用得起”:在面向全國廣大用戶提速降費的基礎上,我們要求電信普遍服務地區資費不得高于其他地區。推動基礎電信企業面向農村脫貧戶持續給予5折及以下基礎通信服務資費折扣,精準降費舉措已惠及農村脫貧戶超過2800萬戶,累計讓利超過88億元。在廣大農村地區,每月只需要三四十元,用戶即可享受個人手機、固定寬帶和網絡電視的套餐包,農村用戶使用寬帶網絡的負擔大幅降低,獲得感有效提升。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.2%,較“十三五”初期翻了一番,城鄉普及率差異縮小了15個百分點。
“用得好”:加快農村網絡覆蓋村委會、學校和衛生室,推進“互聯網+”教育和醫療應用發展,全國中小學校(含教學點)100%寬帶通達,遠程醫療覆蓋所有脫貧縣,優質基礎教育醫療資源加速向農村拓展。廣泛覆蓋的城鄉網絡,有力保障2億學生在疫情期間“停課不停學”,有效支撐科學精準防控疫情,助力鄉村治理和基層黨建,促進農村生產生活面貌發生巨大變化。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從2015年的353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.79萬億元。網絡流量為農村群眾帶來了產品銷量、增加了收入數量、提高了生活質量。
信息通信行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、基礎性、先導性行業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新動能。截至今年11月底,我國現有4G基站586萬個,5G基站超過139.6萬個;光纖寬帶用戶超過5億戶,占全部寬帶用戶的94%,千兆光網已具備覆蓋超過2.6億戶家庭的能力,網絡承載能力持續攀升。通過電信普遍服務深入實施,所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“村村通寬帶”(通寬帶是指已通光纖或通4G),其中超過99%的村實現光纖和4G網絡雙覆蓋,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;加快5G等高質量網絡向農村拓展,目前超過97%的縣城城區和40%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,廣大農村群眾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中有更多獲得感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。城市5G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加速發展,農村地區通信網絡也將面臨新的更高要求。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聯合財政部繼續深化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,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全面實施新一輪電信普遍服務項目,不斷提升農村網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,支撐數字鄉村建設,賦能鄉村振興發展。
新一輪次電信普遍服務較“十三五”時期有兩方面不同,重點聚焦農村網絡深度覆蓋和高質量發展。一是推進農村網絡深度覆蓋。在行政村“村村通寬帶”基礎上,進一步支持自然村組、林場、牧場、重點區域和交通要道沿線等寬帶網絡覆蓋,同時做好與易地搬遷、興邊固邊等政策銜接,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、邊疆地區、民族地區、革命老區和森林草原防火重點區域等支持力度,持續提升光纖和4G網絡在農村地區的覆蓋廣度和深度。密切跟蹤各地行政村調整情況,保持未通寬帶行政村動態清零。二是引導農村網絡高質量發展。著眼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趨勢,加強謀劃部署,積極構建與農業高質高效、鄉村宜居宜業、農民富裕富足相適應的高質量農村網絡。在電信普遍服務中逐年加大農村5G網絡建設支持力度。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在農村地區開展5G、千兆光纖等高質量網絡建設,逐步拓展覆蓋范圍、提升網絡質量。